本文作者:admin

风水学,居住环境,天人合一,现代人居环境

摘要: 建筑环境与风水论文文明的发展人类对居住环境的要求,建筑风水对人的影响,下面小编整理的建筑环境与风水论文,欢迎来参考!古代建筑风水与现代人居环境观的共鸣。【建筑环境与风水论文】相关文章:现代人居环境设计与传统风水分析论文04-22...

建筑环境与风水论文

文明的发展人类对居住环境的要求,建筑风水对人的影响,下面小编整理的建筑环境与风水论文,欢迎来参考!

建筑环境与风水论文

摘要:

风水学是我国传统村镇城市选址和规划设计的理论,虽有迷信的色彩,但也有一定的合理成分,是我国初级的环境科学。在选址方面作为准绳对地质、 地文、水文、日照、风向、气候、气象、景观等一系列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做出优劣选择,创造适宜居住的良好环境。

关键词:风水学,居住环境,天人合一,现代人居环境

1、风水学的概念

风水,亦称“堪舆”。体现在传统的阴阳、五行、八卦、天干、天星、地支之中,是在当时哲学观念与民俗意识支配之下,为了选择与建造适宜的生活环境,为使城市、村落、住宅、墓地趋利避害而发展起来的环境评价系统,是中国古代人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活动中总结而成的关于“环境选择”的学问。它包含了对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进行地形分析、区位与方向分析、环境规划布局的学术思想与方法。它还是中国传统宇宙观、自然观、环境观、审美观的一种反应。对传统住宅、村镇、城市的选址及规划设计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起到正面的作用。

“风水”一词来源于晋朝风水家郭璞的《葬经》,郭璞在《葬书》说:“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风水。”这就是说人的墓地周围要有树屏蔽,才能聚生气,还要有水环绕,才能保持生气,这就叫做风水。历史上,风水的称谓繁多,诸如堪舆、卜宅、相宅、图宅、青乌、青囊、形法、地理、阴阳、山水之术等等,后来统称为“风水”。

2、风水学与古代聚落选址

在中国历史上,,从聚落选址、区域规划、建筑单体到施工营建,从皇家宫殿到百姓民居,无不受风水影响风水在建筑中的体现论文,风水理念可以说贯穿于中国传统人居环境营建的全过程。中国古代风水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天人合一,在应用过程中着重探求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同时也使建筑的选址、方位、布局、外观、色彩等因素与周围建筑相协调。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风水学的概念:风水学是关于中国古代城市和建筑(住宅、宫殿、陵墓等)及其环境的选址、规划设计理论和方法的一门“术数”学问,它通过直接阐发和运用中国固有的哲学范畴和思想(如阴阳、五行八卦等),通过理论思维和附会类比的推演,建立一套直观的营建选址和空间经营的准则和方法,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以达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

风水作为一门环境选择的学问,有着独特的选择模式。人们通常把风水地的构成概括为五个方面,即龙、砂、水、穴、向五大因子,又称为“地理五诀”。

风水中的“龙”是指蜿蜒而至的山峦,确切地讲是山脊线,通常为气脉流贯的山体,它形成风水地的靠山,或称镇山。

风水中的“砂”指山,是护卫来“龙”的四周较小的山峦坡地形态。以“端正圆巧,秀媚光彩”为吉。此外,还有“水口山”,即环绕基址的河水的来处和去处。

“水”指水源、水流,是实际围绕风水地范围内的大小水系及其走向流势。水能“藏气聚气”。对水环境的选择主要考虑生活、农耕、交通、设险、调节气候以及优化环境等作用,于是水的.选择要从水形、水质、水量、水色、水声等方面来考虑。总体来说,水以环弯、归聚、明净、平和为上。

风水中的“穴”指建筑的基址,是风水地中所谓的“生气”出露之处,为最后选定的合适位置。“穴”位的选择是风水选址的关键,是选择人居环境的最根本目的。

“向”指方向、朝向。基址的方向决定房屋的日照、通风、景观等。以我国所处的地理纬度,我国理想的朝向是坐北朝南。但在实际中因考虑了气候、地形、景观和建筑功能等环境和美学因素,房屋的朝向只要求达到最优风水在建筑中的体现论文,并不一定要朝南。

风水地所具备的这些因素可形成负阴抱阳,被山面水的风水格局。这种格局很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生态和良好的局部小气候。背山可以屏挡冬日北来寒流;面水可以迎接夏日南来凉风;朝阳可以争取良好日照;近水可以取得方便的水运交通及生活灌溉用水,且可适于水中养殖;缓坡可以避免洪涝灾害;植被可以保持水土,调整小气候,果林或经济林还可取得经济效益和局部的燃料能源。总之,好的基址容易在农、林、木、副、渔的多种经营中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自然也就变成一块吉祥福地了。

风水格局山川聚结,通过对内外空间界合、流通的限定及对“生气”的“迎、纳、聚、藏”等细腻处理,使“维持生命存在及决定其变化的‘生气’充盈其间”,使影响生物圈最为重要的“风”和“水”的循环、运作得以整合,于是聚落处于与自然的最佳关系中,生态良好,生机盎然。

风水学说虽然是按照“气”,阴阳、四灵、五行、八卦等风水学说来考虑的,但出于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认为人与自然应该取得一种和谐的关系。所以,追求一种优美的、赏心悦目的自然和认为环境的思想始终包含在风水的概念之中。居住环境不仅要有良好的自然生态,也要有良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左青龙、右白虎”体现了对称美。古今中外,许多古城、皇宫、民宅、陵墓,讲究左右对称与均衡布局。“山环水抱”和“曲径通幽”体现了曲线美。“负阴抱阳、背山面水、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体现了整体美。有山有水,有阴有阳,有高有低,井然有序。这种模式体现了地质、地貌、水文、日照、风向、气候、气象、景观等一系列自然因素的整体协调,以及所需要采取的规划设计措施,从而创造了适宜于人类长期居住的良好环境。

3、风水学与现代人居环境

古代建筑风水与现代人居环境观的共鸣。人居环境,是人类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生存活动紧密相关的地表空间,它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地,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由此可见,中国传统建筑风水理论实际上是一门人居环境科学,在风水理论指导下的人居环境不论是在景观选择上还是在生态环境构建上都蕴含了较高的科学性。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居住地是古人追求的目标,,也是现代人们追求的理想境地,古代建筑风水理论穿越时空,与现代人居环境观产生了历史的共鸣。

有机自然观。建筑风水把大地本身看成一个富有灵性的有机整体,认为自然是一个统一的、大的生态系统,人居住在这个系统中,就是这个系统的一份子,人必须同其他因子互相联系,互相依赖,共同维持系统的发展和稳定。

人地和谐观。即“天人合一”观或者说“天、地、人合一”观。古人看来,天地的运动直接与人的生长相关,人被视为自然生态链的一环,人生存中的任何活动要吻合于自然,要取得与天地自然的和谐相处。风水学在实际操作中不以地形复杂为坏事,而是抓住山水做文章,用山水美化城市,用建筑美化山水,借助自然景观保护山水的美,同时也衬托建筑物的美,通过建筑物,将人、地(即自然)高度协和为一体,逐渐形成了与自然相互依赖、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良性循环关系。这种人地和谐的思想正是现代人居环境构建所需要遵循的理论基础。

参 考 文 献

王深法。风水理论与人居环境。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建筑环境与风水论文】相关文章:

建筑与风水论文04-18

房屋建筑风水论文04-18

关于建筑风水学的论文04-18

建筑风水学论文参考04-18

建筑风水学论文范文04-18

现代人居环境设计与传统风水分析论文04-22

以风水很简单为题的论文06-13

现代建筑与古代风水读后感01-20

建筑给水的论文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