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要确定一个文物古迹尤其是陵墓的真伪,需要从史证、物证、科学检测几个方面入手,这几个方面我们国家在考古发掘上一直以来都用得比较广泛,而且技术很高很准确。
但我认为,民俗、传统文化,尤其是易学、建筑风水方面也是求证陵墓真伪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从这一角度目前正在逐步展开,在考古界上也引起了相应的重视,还有待加强很多细致的研究。
建筑风水这类学问,它起源于人类早期的择地定居,萌芽于春秋战国时期,始行于东汉,大盛于三国,形成于汉晋之际,成熟于唐宋元朝,明清时日臻完善,成了左右人们衣食住行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我国自古以来,尤其是历代皇家王朝对风水更加推崇备至。过去的皇宫都城、帝王陵寝、官府衙门无一不是在风水理论的指导下设计建造。
由于河南安阳曹操大墓的出土,引起人们对成都武侯祠汉昭烈墓与彭山县莲花村皇坟坝刘备墓谁是谁非的热议。
下面从民俗、传统文化,尤其是易学、建筑风水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第一、三国时期风水术已经盛行,当时称为“堪舆”,魏国管辂写的《管氏地理指蒙》就是一部内容丰富全面的风水文献。
按照风水说法,一家之主坟墓的风水,会影响下代一家人的命运;而一国之君陵墓的风水,更会影响整个国家的命运。
历代的皇家陵寝都十分重视选择陵穴,以图皇权永固山势与建筑风水,刘备陵墓的选址自然也不可能马虎。按风水追求的理想模式和标准,风水宝地应该在宏观上来脉有势、发脉悠远;在微观上应穴场分明,后有靠(山)、前有照(山),山水形成围合态势。
中国帝王陵寝的选址,差不多都离不开这个共同的标准,即“龙穴砂水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这一点,武侯祠汉昭烈墓和彭山县莲花村皇坟在宏观上和微观上都有明显的区别。
第二、远古至春秋战国时期的葬制是不封不树,不留土堆,“墓而不坟”。三国时期开始垒土成坟山势与建筑风水,而且大多是方坟。武侯祠汉昭烈墓封土呈圆形,但彭山县莲花村皇坟却墓依山势,封土呈覆斗形。
第三、“风水之道,水法而已;得水为上,藏风次之”,这是唐宋以后的观点,三国时期以山为主,水次之。《管氏地理指蒙》说,“水随山而行,山界水而止,……水无山则气散而不附,山无水则气寒而不理……山为实气,水为虚气”。
彭山县莲花村皇坟坝山脉蜿蜒、起伏有致,左右围抱,明堂宽广、浩大十分贵重,但局部却没有河流、溪涧,只有田园,这点可以说明一些问题,但还要看当地县志,看过去有无其它变化,以便求得一个真实的全貌。
第四、“生者南向,死者北首”是《管氏地理指蒙》中的观点,帝王风水一直尊崇这一原则,还有乾卦正坐,只有天子和圣贤才能坐正。
官府衙门、皇城首府、帝王陵寝大抵都是南北朝向,我们应在两个陵墓朝向上作详细的考证。
当然,以上的这几点还是比较粗略的看法,还可以从修建年代、具体朝向度数、安葬时间、微观上的山水交融和围合态势来作现场具体数据的建筑风水技术分析,再结合史证、物证、科学检测这些证据链作综合判断。
最后,我认为彭山县莲花村陵墓是不是刘备墓并不重要,这至少是一座大型的皇族墓室,加强文物保护管理才是最重要的,这也是巴蜀大地上的一个重要旅游资源和很有想象空间的一大笔宝贵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