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找对象者不一定不善于交际或条件很差,不乏帅哥美女甚至是“道德模范”
●没有证据说网络婚恋成功率高于传统相亲方式,在线心理性格测试配对不靠谱
●警惕逼你加快发展速度否则就终止交往的人,他们往往喜欢控制甚至虐待人
在互联网时代,婚恋网站异军突起,为芸芸众生寻找另一半开辟了全新领域。我们在网络征婚交友的过程中,会见识到各种不同类型的人,也对自己有更多的了解。网络借助庞大的会员数据库,的确缔造了不少良缘。但是,虚拟世界也蕴含相当的危险,网友被财色兼收之事频频发生。心理专家指出,网络相亲严格来说并不比传统的方式(如在酒吧搭讪、熟人介绍)更有优势,网友要赶这个潮流,须把握好敞开心扉寻觅真爱与保护自己不受侵害之间的平衡,特别要做足安全措施。
婚恋网站:线上不乏优秀男女
人们的工作越来越忙,流动性越来越大,家庭、邻里的联系却不断弱化,过去通过亲朋好友介绍对象的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单身人士的需要。对有孩子或40岁以上的单身人士来说,用传统的方式找对象难度较大。
刚开始的几年,人们对上网征友、征婚还感到不好意思,总觉得是在现实中找不到对象才来网上找的。现在这种羞耻感早已消散,上婚恋网站的人不一定是不善于交际的人,更不是卖不出去的“箩底橙”、“卖剩蔗”,不乏条件优秀的单身人士。就连“全国道德模范”、知名志愿者赵广军在离婚后,也登录某大型征婚网站注册,公开向全社会征婚。
据美国的调查数据显示,有22%的异性恋情侣是在网上认识的。据美国某婚恋网站的在线调查显示,最近三年内结婚的人之中有六分之一是通过婚恋网站认识的。
网络海选:择偶心态不够认真
网络交友能为你提供大量的候选对象,远远多于你在生活中能遇到的异性,只要在电脑前挥舞鼠标“海选”,就可看到成百上千人的资料,帅哥美女的照片尽收眼底。这能增加你的胜算么?
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心理学教授苏珊·克劳斯·惠特本博士指出,网上看到的只是资料,而不是真实的人,两者的决策过程是不同的。在婚恋网站的庞大会员库中浏览、挑选对象的时候,你不一定会认真阅读每个人的资料,只是被对方的某些个人特点(例如外貌)所吸引,远不如遇到真人时了解得深入。太多选择令你觉得对方不是不可替代的,在交往中自然没那么认真——这一位要是不够好,还有好几百人可以选择呢!对此,美国西北大学心理学家伊莱·芬克尔警告说,不要寄望在网上能找到完美的对象——不够好就换人,在寻寻觅觅之间,你已错过很多优秀的发展对象。
惠特本建议不要盲目跟风,而要明确自己的择偶标准,上网前想好你最看重另一半的什么特点,缩小选择的范围。认真填写个人资料,尽量真实、清晰,反映出个人特点,否则只会令你在后面的交往中失望而回,还浪费了你的机会。如果网恋反复失败,可请教信得过的朋友或者行家,让他们指出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网络交流:见真人前至少聊一周
婚恋网站相识之后,男女双方很自然地先用站内信件、电子邮件、即时聊天工具先交流一段时间,然后再聊电话,最后才在现实中约会见真人。研究发现,网络恋爱的发展速度比传统的方式要快。对此,美国奥克兰大学社会学教授特里·奥布奇建议,在真人见面之前至少要交流一个星期。
惠特本指出,方便的网络交流形成的印象不一定与真人见面相符,当彼此的预期与现实出现落差,产生的失望感比一开始就见真人更大。而且,人们一般会隐藏自己的缺点身份证号配对婚姻,例如在年龄、工作甚至婚姻状态上隐瞒真相,有的人干脆说谎。相比之下,见到真人可以获得很多非语言信息来辅助你判断,例如彼此是否有情感上的共鸣。她建议不要用网络交流来取代现实交流,应尽早与对方见面或者视频聊天。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梅勒妮·格林堡博士建议,在见到真人之前不要爱上对方,毕竟对方可能不是网上所说的那样。
网络配对:别忽视很“俗”的外部因素
婚恋网站上提供了各种心理性格测试,声称运用“科学算法”为会员进行配对分析,得出相互吸引指数,预测未来的关系满意度等,帮你找到最合适的另一半。
芬克尔调查发现,婚恋网站没有发表过足够严谨的研究来说明自己比传统的交友方式成功率更高。网站的心理测试则容易出现“巴纳姆效应”,即测试结论模棱两可、一般化,让每个人看了都觉得很符合自己,但用来配对是不靠谱的,无法预测两个人是否合适。
其实,哪些性格特点最登对,心理学家至今还没定论,目前认为性格上相似比互补或相反更好。然而问题是,哪些方面相似才算?政治观点?地理上两个人的距离?性格的内向外向?惠特本称,相似性很难具体测量出来,而且彼此主观上觉得相似,与客观上的相似又是两码事——如果你喜欢一个人,就会觉得对方在很多地方跟自己很有共同点,研究发现恩爱夫妻都觉得彼此很像,事实上是否相似反而不太重要。这些方面都是网络心理测试测不出来的,网络的环境也不利于人们用主观的想法来弥合彼此的差距。
美国塔夫斯大学社会心理学家山姆·萨默博士曾问过一群研究生:别人的什么特点会吸引你?
50%的回答是身体外貌特点。
47%的回答是性格特点,最受欢迎的依次是“幽默感”、“聪明”和“热情”。
只有3%的回答与生活背景有关,例如:对方是否刚刚失恋?对方会不会受我的朋友们欢迎?
生活背景属于外部因素,包括人们的工作状态、经济状况、身体健康状况(例如是否不孕不育)、地理距离上的远近等——这些东西似乎很俗,很多人觉得只要有真爱,什么不能克服?但萨默认为,这对感情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网络交友恰恰缺乏对这些因素的了解。
交友防骗:打电话不接者可能非单身
年过35的林依(化名)在一家婚恋网站注册征婚,结识一名被网站认证为“诚信会员”的男子蒋海峰,资料显示其为一家上市公司的董事会主席,1974年出生。交往半年后双方开始谈婚论嫁,林依还怀上了蒋海峰的孩子,就催他去领结婚证,他却没有答应。林依遂起了疑心,找到对方父母的家里,才知男友实为1984年出生,所谓“董事会主席”只不过是同名同姓。
林依发觉被骗,于是报警。警方拘捕了蒋海峰,发现他早已结婚,而且妻子也是骗来的,此外他还骗了多名女子,最后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半。林依不但心灵受到巨大伤害,还成为了一个“单身妈妈”身份证号配对婚姻,未来要独自抚养和骗子所生的孩子。为此,她向婚恋网站索赔50万元。
婚恋网站发展至今,尽管采取了实名制、资料认证等技术手段,但仍无法完全避免诈骗的行为发生,也无法排除吸毒者、有过犯罪前科的人登录注册。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和动机,通过网站骗财骗色。
格林堡称,网友要对自己的交友期望实际一些,不要被幻想迷惑。太渴望得到爱会让你的感情容易受伤,甚至成为动机不纯者的猎物。你应该提醒自己有什么优点,要明白找到合适的另一半是需要时间的,过程当中难免有失望和被拒绝的时候,别太往心里去。她特别提出下列网络交友防骗建议:
如果对方的条件好得难以置信,他们也许是在引你上钩,目的是为了向你要钱,或者套取你的个人信息。你可以用搜索引擎搜索对方的资料,看看是否相符。特别注意在外地的网友,向你借钱坐飞机、看病、修车等都是常见的骗局。
初次联系时不要泄露个人信息,包括工作地点与家庭住址。不要急于见面,在线上多花时间向对方提出问题,注意是否有自相矛盾或让你直觉感到不安的回答。有时,宁愿不礼貌也要确保安全。
见面之前要打电话交流,注意任何可能是欺骗的非语言信号,包括声调、停顿、犹豫、自相矛盾的话。如果你打电话过去对方从来不接,总是过一会才打回来,或者要约好时间才跟你通电话,那么要警惕对方可能已婚。
当你们决定要见面,选择一个你平常很少去的地方。告诉一个朋友你的行踪和要见什么人,会面时与朋友保持电话、短信联系,报告自己的安危。不要让对方开车来接你,约会时也不要上对方的车。
不要很快就和对方发生性行为,以免感染性病。如果你非要这么做,那么务必使用安全套。
警惕那些逼你加快发展速度的人,例如威胁你说要是不按他们所说的去做,就跟你终止交往。这种伎俩让你感到内疚,其实是对你的不尊重,往往预示他们喜欢控制甚至虐待别人。发现对方有任何不当行为,例如对你发出威胁,就要马上切断联系并向有关方面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