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为什么要从这三部经典去解读《大学》?

摘要: 所以我们换个角度,从儒家的《周易》、佛家的《心经》、道家的《清静经》来解读和诠释《大学》。如程颐所解读的,“明德”实际就是儒家所说的“天理”、“天心”,也是儒家的“太极”。道家是从性命双修的角度去实现“明明德”。再回到《大学》经传文本,现在我们有了儒释道的交叉解读,有了儒家《周易》里所说的离卦的原型,再来理解“明明德”,是不是其义自见、了然于胸了?...

我们常说“四书五经”,《大学》就是“四书”中的一书,是儒家入门做学问的概论和纲领,作者是孔子的弟子曾子。历史上对《大学》的解读主要依据宋代朱熹所著的《四书章句集解》,这本书也是元明清历代科举考试的官方指定教材。时间久了,对于其中内涵的解读就容易被僵化解读。所以我们换个角度,从儒家的《周易》、佛家的《心经》、道家的《清静经》来解读和诠释《大学》。

为什么要从这三部经典去解读《大学》?

首先,儒家思想的最高哲学,源于《周易》,可以理解为整个儒家的学说都是在阐发《周易》,因此无论是《大学》,还是《中庸》、《论语》、《孟子》,它们的言论都能够从一部《周易》的义理中找到思想的源头。

东方易经生官网_东方智慧周易解读_东方名家周易

广告

他只是个小司机,伺候的却是一个富太太,小人物一步步平步青云扶摇直上!

×

《大学》是儒家四书中最简短的一篇,却把整个儒家思想的纲领框架简明扼要的讲全了。与此相似的是,佛家也有这么一部最短的经书——《心经》,把整个佛学的精髓融于短短两百多字,把修佛的来龙去脉讲的通通透透。

巧的是,道家也有一部《清静经》,是最短的道经,也是道家的几部根本经典之一。同样,它已经把道家修行的原理完全讲的透彻明白。

前面我写过关于如何解读经典的文章,核心观点是“

三角定位法

”,其中一条就是“

以经解经

”。

为什么?因为经文是圆满的,但人的理解却总是片面和狭隘的。加上时间的流逝,多少个世纪过去,这些古人的经文经历了无数次佚失、篡改、误读,经历了时代环境和语言习俗的更迭,其内涵越来越遥远和模糊。但幸运的是,真理的外衣总是变化,但真理本身是不变的。因为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东方人,还是西方人,都在同一片蓝天下,仰望着同一个太阳和月亮。所以不论因为地域、民族、语言有多么差异和隔阂,真理被“道术将为天下裂”为多少不同的流派,追本溯源,无非是同一个真理。

东方名家周易_东方易经生官网_东方智慧周易解读

广告

家道中落的男子从底层爬起,一步一个脚印,踏上巅峰,过上众美环绕的逍遥人生!

×

以经解经,就像时下流行的“区块链”,对真理的记述早已被先贤们储存于不同的文明、文化、语言和不同的经典之中,千年之后的我们,从中抽取真理的碎片,用“区块链”的方式校准、还原、弥合真理,最后我们将得到开启真理宝库的金钥匙。

这三部经文,全都是提纲掣领型的经典,用极短的文字把三教的根本原理说的完整明白。又因为它们都是在描述真理,和获取真理的途径,因此根本上三部经其实是一部经,说的不过是一个如何“修心”,进而“证道”的事情。

今天,我们就拈出一句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来,尝试用三家学说,讲明白同一个真理。

主流解读“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东方智慧周易解读_东方易经生官网_东方名家周易

首先,我们看看历史上主流的解释。

这句话,是《大学》开篇的第一句,开门见山的点明了“大学”的最高目标。

东方易经生官网_东方名家周易_东方智慧周易解读

所谓“大学”,就是相对于“小学”的学问。小学就是小的学问,泛指各类能造福人类的学问,包括了各行各业的技术和理论。而大学,是大学问,是关于“道”的学问,关于人是什么,人应该如何生活在世界上,生活在世界上干什么,怎么干的学问。

宋代理学大家程颐这样形容《大学》,认为它是孔子思想的嫡传,是后代学习儒家学说的入门读物:

《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

宋代理学大家朱熹则说它是儒家诸多经书里独一无二的讲解学习框架和阶段的书,其重要性,在《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之上。先读它,才能更好的系统理解儒家思想。

于今可见古人为学次第者,独赖此篇之存,而《论》、《孟》次之。学者必由是而学焉,则庶乎其不差矣。

二程(程颢、程颐)

大学之道——即“大道之学的精髓”。

在明明德——在于明这个“明德”。前一个明是动词:明白,发扬。后一个明,是形容词:光明的、高尚的。

大学者,大人之学也。明,明之也。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而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但为气禀所拘,人欲所蔽,则有时而昏;然其本体之明,则有未尝息者。故学者当因其所发而遂明之,以复其初也。——程颐

如程颐所解读的,“明德”实际就是儒家所说的“天理”、“天心”,也是儒家的“太极”。也是《中庸》所说的“天性”。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

佛家,称之为真如、如来藏性、圆觉妙心、涅盘妙心、本来觉性、大光明藏、大圆镜智、妙明本体、本来面目、这个……而这个心所发出的智慧之光,就是《心经》所说的“般若”。

东方名家周易_东方易经生官网_东方智慧周易解读

道家,称之为性、元神、道心、太极、金丹、先天一炁……

甚至在西方文化中,也有它。

基督教里,则是上帝。

犹太教里是希伯来文字第一个字母——阿莱夫。

在伊斯兰教里是“真主”。

在哲学家那里,叫做“本体”。

如同一个土豆,在地里叫“蔬菜”,在餐桌上叫“食物”,在实验室里叫“淀粉”,在西方叫“”,在东方叫洋芋,总而言之,还是那个土豆。

明德,也是如此。

儒家:《周易》中的“明德”——离为火

好,我们进一步说说“明德”的内涵。

谈论儒家,就不能不提及《周易》。因为孔子创立儒家学说,核心是要复兴周礼。而《周易》是周朝的奠基人周文王所作,把中华始祖伏羲创立的原始八卦进一步发扬为周易六十四卦。世间万物的道理全都浓缩在这六十四卦里,无所不包,不所不融。

《周易》中有一卦,叫“离为火”。如下图所示,上面是一个离卦,下面也是一个离卦,重叠起来就是离为火。

东方智慧周易解读_东方易经生官网_东方名家周易

离,就是太阳。上面一个离,下面一个离,象征太阳升起和降落。

升起时,是白天,照耀万物。降落后,是夜晚,藏光明于地下(地球另一面)。白天太阳大放光明,夜晚月亮微光含藏万物。一日一月,一昼一夜,虽说日月,本质其实是一个太阳的光明。这就是一个太阳的两种作为。

《象》曰: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周易·离为火》

再回到“明明德”,其中的内涵就水落石出了:

第一个明是

内明

,第二个明是

外明

。实际上是阴与阳,刚与柔,内与外。

回到做人和学道上,君子要先内明于心,然后外明于天下万事万物,把光明播撒到天下四方。

如果不能做到内明,那么外明也是不可能的。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大学》

因此,儒家讲学习阶段的时候,说要“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就是先内明,逐渐把光明扩散到更大的外部世界,最后“明天下”。

《彖》曰:离,丽也;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柔丽乎中正,故亨,是以“畜牝牛,吉”也。——《周易·离为火》

我们再看八卦基本卦——“离”卦的结构:外边两个阳爻,其中包着一个阴爻。

东方易经生官网_东方智慧周易解读_东方名家周易

离卦

这里面蕴藏着什么信息?接下来,我们切换到道家来进一步解说。

道家:澄心遣欲、虚心实腹

如何才能“明明德”?道家对此的阐发更加系统和具体。

接上面说的“离”卦,道家用离卦代表心,象征太阳,属火,属南方;用坎卦代表肾东方智慧周易解读,象征月亮,属水,属北方。

离卦是两个阳爻包了一个阴爻,坎卦刚好相反,是两个阴爻包了一个阳爻。所以有口诀来形容这两个卦:“离中虚,坎中满”。

东方名家周易_东方智慧周易解读_东方易经生官网

东方易经生官网_东方智慧周易解读_东方名家周易

坎卦 与 离卦

所以,《道德经》中有一句“虚心实腹”,揭破了“明明德”之方法——心要虚,虚则灵,灵则生智慧。腹要实,实则气足,足则身强体壮,筋骨坚实。道家是从性命双修的角度去实现“明明德”。

《清静经》里说道: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则更进一步说了由“内明”而实现“外明”。

如果人经常保持神清气静,则神与气交,智慧与日俱增,身体越来越健康。再继续前进,结成“金丹”,迸发大智慧,发出大光明,视大千世界如在掌中。

到这个时候,显可出将入相,隐可普渡众生。历史上前者如姜太公、张良、诸葛亮、王阳明,后者如老子、吕洞宾、张三丰。他们都是“明明德”的实践者。

归纳之,不外乎离卦的“离中虚”,心能虚,则虚怀若谷,则宠辱不惊,则心量广大,则包容万有,则无欲而刚,则表里如一,则无往不利。

东方智慧周易解读_东方易经生官网_东方名家周易

《清静经》

佛家:观自在,生般若

佛家的《心经》,则更强调了“明明德”的多种好处和效果。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所谓菩萨,翻译过来叫“觉有情”,特性是“自觉觉他”。什么意思?内修自己,让自己觉悟,外助他人,让众生也能觉悟。这不正是“明明德”么?内明自己,外明天下。而道家也有一句“无为而无不为”,内修无为而证道,才能外施道术而利益众生。虽然无为,其实有为;虽然有为,其实是为众生而为。

所谓观自在,就是观自己内在的光明,倾听内在的良知,不是用眼观,是用心观。不是用耳听,是用心听。其实这里面已经包含了非常具体的方法:

佛家教人们时时刻刻内观其心,觉照念头。观的觉的越久东方智慧周易解读,念头也就被净化的越干净,从一开始的纷繁复杂的妄念,到杂念少正念多,到最后起心动念无不是善。这也是《金刚经》说的“善护念”。

道家也是一样,道家说“收视返听”,说“慎汝内,闭汝外,多知为败”,也是要人们把一颗奔驰向外的心,收回身体里,向内观,向内听。长此以往,则心越来越清静,则“天地悉皆归”。

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

回到儒家,就更明显了。儒家说的“四非”,不正是佛家的观自在,道家的“收视返听”吗?所以,有些人整天在儒释道谁高谁低之间争个不停,却不好好体会揣摩圣贤留下的话语,实在令人惋惜。我之前曾经在文章里放过一张“三不猴”图片,这个猴子的形象在全世界都很流行,虽不知其起源,但其中内涵大体与儒家的“四非”相同。由此可见,真理是不分地域民族的,总会穿着不同的外衣在世界各地兜兜转转的出现。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

结语

《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再回到《大学》经传文本,现在我们有了儒释道的交叉解读,有了儒家《周易》里所说的离卦的原型,再来理解“明明德”,是不是其义自见、了然于胸了?

中华德土无数古之圣贤,建功立业、扭转乾坤,无一不从“明明德”而来。

天下纷扰,无有头绪。唯有先擦亮内心,让内心的光明从尘垢中脱颖而出,照彻身心,放大光明,而后光明无量、遍照十方,或隐或显,利益天下四方。

东方智慧周易解读_东方名家周易_东方易经生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