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古都风貌的精髓就是在古代城市规划布局中所体现出来的风水观念。本文将以元大都的选址以及城门设计为案例,讲解风水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以及作用。
关键词:风水,元大都,选址,城门
第一章:引言
风水的本质在于宣讲一种人与天地和谐共处的境界[1]。风水学的基本原则是主张人与自然和谐[2]。要求人类居住的建筑空间与自然环境相互协调。风水的这种整体有机自然观,不仅造就了中国传统建筑和城市景观的独特风格,而且得到近现代建筑和城市设计思想的认同、筛选乃至升华,风水关于人―建筑―自然环境的合理关系,最终得到有效利用和科学发挥[2]。元大都在城池的选址、布局以及城门的设置等方面都与风水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第二章:元大都历史简介
元大都,是自唐朝以来我国最大规模的一座新建城市,明清北京城就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改建和扩建而成的。1214年,蒙古军逼迫金朝将都城从中都(今北京市)南迁到开封。次年,成吉思汗恢复中都旧名――燕京。忽必烈称帝后,又将燕京改为中都,并于1267年开始在中都东北部修建新都,称做大都。大都城平面呈长方形,周长28600米水在建筑规划中风水应用,南城墙在今北京产市的东西长安街稍南,北城墙即现在的城北“土城”,东西城墙与明清北京城东西城墙重合。全城11门,其中的和义门、平则门即后来的西直门、阜成门;崇仁门、齐化门即后来的东直门、朝阳门;其他如安贞门、光熙门等名沿用至今。皇城在大都城内南部的中央,包括宫城及太液池(今北海、中海和南海)、万岁山(北海琼岛)。皇城正南门叫丽正门,在今天安门的位置。
第三章:风水与元大都的选址
据风水理论要求[2],山水交汇,动静相承,负阴抱阳,阴阳相济。最佳城市基地选址的背面要求有座山“来龙”“玄武”,,北有连绵的高山峻岭作屏障;左右是“青龙”和“白虎“环抱围护,其外还有低岭岗阜,称为“护山”;前有“朱雀”,池塘或河流、水溪蜿蜒流过.水前是远山近丘的“朝山”为对景,可望而不可及.从而在最佳宅址、村址的基础上,不断向四面扩展、放大,以至最后形成了最佳城市布局的选址要求。
大都城址的勘定、宫城的规划是在精通易经与堪舆学的刘秉忠以及助成其事的赵秉温等主持下进行的。毋庸置疑,大都的建设和设计与勘舆风水有密切关系。元代著名堪舆著作《平砂玉尺经》就是刘秉忠所撰,该书得到明代国师刘伯温认同作注。
大都城廓的建设和定位均严格依照“图上山川形势、城廓经纬与夫祖社朝市之位”等与风水、经纬、礼制相关的缜密计算制定的,如何将“山川形势”、“城郭经纬”、“朝市之位”三者关系处理好,元代采取了先取风水大势脉络的连接法定方位。
刘秉忠首先提出建设大都的指导方针[3]:“盖地理,山有形势,水有源泉,山则为根本,水则为血脉,自古建邦立国,先取地理之形势,生王脉络,以成大业”。从刘秉忠这番话的含意可以理出,元初非常重视地理形势和生王脉络,首先要背山靠水,将山定为“根本”,将水视为“血脉”,首“取地理之形势”,结果才能“生王脉络”之气,形势与脉络是“成大业”战略目标的一条线。范镇之在其《幽州赋》中有一段文字,在现代有关北京城市的文章中,作为重要依据被多次引用,讲的是北京的风水大势:“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形胜甲于天下,诚天府之国也。”元代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和《元史・志第十・地理一》都描述北京的地理“右拥太行,左挹沧海,枕居庸,奠朔方”外局大势。这两段记载文字分别出自元代晚期和明代,是多少年后的总结之说。
第四章:风水与元大都的城门设置
门的礼仪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是绝不可缺少的水在建筑规划中风水应用,上至天子,下至平民,都有详细的礼仪礼制规定不可违。门在传统风水理念中为气息出入、动气、通气之所,起到支点的作用,没有门作支点,堪舆风水的挂气系统则无法定位。大都都城建设的风水概略中,城门的作用最为巨大。
美国学者西雅图大学教授陈学霖从明、清的文献,张显著《张光弼诗集》卷三,《可闲老人集》“辈下曲”说:“大都周遭十一门,草苫土筑哪叱城。徽言若以砖石裹,长似天王衣甲兵”。以此作为近代传说《刘伯温制造八臂哪叱城故事》的根据,致使此说流传很广。陈学霖教授先在香港大学冯平山图书馆全禧学术纪念会公开演讲,后又据讲稿扩充成书发行。日本学者长谷真逸《居田余话》卷上进一步发挥说:“燕城系刘太保定制,凡十一门。作哪吃神三头六臂两足”。
另外,元大都城只建十一门,不开正北之门也是和《易》卦有关。按照《考工记》的说法,都城应每面三门,共十二门,但元大都只有十一门,这是设计者取象于《周易》中“天地之数,阳奇阴偶“的结果,有着深邃的文化象征意义。天数为一、三、五、七、九,地数为二、四、六、八、十,取“天地之中和”,即天数的中位数“五”与地数的中位数“六”合而为“十一“,其意义引申为天地和合,自然万物的变化尽在其中。所以,南门三个,奇数,北门两个,偶数,呈现阴阳对应之势。
于希贤认为:北面少一门是因为刘秉忠奉邵雍之说:“离南坎北,当阴阳之半为春秋昼夜之门也……阳主赢,放乾位在南,全用也。阴主虚,故坎位在北,不全用也……是以天之南全见,而北不全见,东西各半也”[4]。北面省去一门,以示“北不全见”。另外,依八卦方位,北为坎,《易经・说卦》以为“坎为隐伏”,“坎入于陷则凶”,其方位“重险,陷也”,潜藏而不露为吉,正北有山墙则吉,所以元大都正北不开门。
第五章:结语
我国传统的建筑理念追求的就是天、地、人高度合一的境界,而风水则是追求达到这种境界的理想生态环境.元大都的选址、布局以及城门的设计都依据我国风水学传统,这是值得现代学者都需要学习和研究的。我们应该学习元大都的设计理念,并将我国传统的风水思想中关于崇尚自然,尊重环境,追求天、地、人和谐的生态建筑环境观完美的应用于实践中。
参考文献:
1. 崔国文. 城市风水的前世今生[J] 卓越理财 2013.4
2. 季文媚. 风水理念对中国传统建筑选址和布局的影响[J] 合肥学院学报
3. 侯仁之 .北京城市历史地理 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0年
4.于希贤. 《周易》象数与元大都规划布局[J] 古建探析
作者简介:
1、刘 东(1987―),男,汉族,聊城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设计管理。
2、赵庆双(1970―),女,汉族,聊城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建筑及土木工程防震减灾。
课题项目:
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新型混凝土灌芯粉煤灰板的研究()
国家文物局课题 (2013-YB-SQ-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