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9日-北京 国内领先的互联网+财富管理平台米多财富今日宣布米多财富机遇1号,将原有的事业合伙人计划战略升级为“事业合伙人+机构合伙人”的新体系。米多财富董事长兼CEO王晰表示,“机构合伙人的推出米多财富机遇1号,将助力平台完成今年500亿元的资产配置规模目标”。而在这背后,一个整合财富管理行业的新思路开始浮出水面。
探索中国独立理财模式
近年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离职成潮,投身财富管理行业的创业者比比皆是。米多财富从2014年创立以来,致力于为这些独立创业的个人解决后顾之忧,提供包括产品、风控、教育培训、IT工具、办公职场等全方位支撑,使其能为中高净值客户提供全面资产配置服务。
不同于传统的金融机构的理财经理、保险代理人或证券经纪人,这种IFA(独立理财顾问)更依赖客户而非机构生存,十分看重自身信誉和口碑,能从客户的需求而非销售角度出发,规划资产配置方案并挑选相应的金融产品。
实际上,独立理财模式已在英美等发达市场发展了数十年。随着国内投资者阶层崛起和觉醒,符合客户利益的独立理财被认为是未来财富管理行业最重要的发展方向。作为国内首家独立理财平台,米多在创立发展过程中也进行了模式上的积极探索。
2016年7月,米多财富提出事业合伙人计划,加大激励,希望增加与IFA的黏性,半年来有超过50人签约。伴随着这些行业精英与米多的合作逐渐深入,平台规模发展也显著提速。2016年全年,米多平台完成资产配置规模超过100亿元,这是独立理财事业引入中国并且落地生根的历史性里程碑。
合伙,从个人到群体的嬗变
平台型的商业模式以规模取胜,米多需要吸引更多优秀的理财师用户,这就意味着要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理财师中既有想独自执业的个人,也不乏要组团来打拼的群体。
王晰对此感受颇深,他说:“事业合伙人计划的发展超出了原本预期,但单个创业者始终是孤独的,如果米多支持他们组成团队,将能应对更大的市场挑战,也符合‘帮传带’的行业传统育人模式。”
按照王晰的构想,从事业合伙人到机构合伙人,是米多平台用户从“个人”到“群体”的嬗变。毫无疑问,机构合伙人更具扩展性,只有支持机构合伙人的涌进和裂变,才能为理财师数量级增长打下基础,实现最终的规模目标。
但是,如果没有好的制度设计,没有给团队应有的组织利益,就不能促动团队的形成。经过数月的内部探讨和市场调查,米多对已有合伙人体系做了调整与升级,未来米多不但将继续培育事业合伙人,也将孵化更多的机构合伙人。
作为合伙人制度的2.0版本,未来机构合伙人是与米多形成合资开公司的模式。米多除了提供初始资金外,还将进行孵化,如公司注册、行政办公、品牌塑造等等,机构合伙人将获得米多最大诚意的利益倾斜。
3月,首批机构合伙人正式签约,分别是来自济南的曹磊团队、来自杭州的潘晓明团队、来自长沙的张海波团队,这些团队的核心成员均有超过10年的从业经历,管理过数亿元资产。
为中小财富管理机构打开大门
一个典型的米多事业合伙人,往往具有以银行为主的传统金融机构多年从业的背景,其中不少人也曾有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的就职经历。机构合伙人的典型画像则可以描述为小型财富管理机构,大多为原银行私人银行、原银行财富管理部门、原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的骨干所创建。
米多财富副总裁、全国市场总经理姚文成从事财富管理20余年,也曾独立创业,对行业有深入观察。他指出,随着社会融资成本下降,财富管理行业整体利润压缩,小型财富管理机构生存不再容易,普遍存在采集产品话语权不足、风控不专业、运营成本和风险双双加大等问题。
“他们会发现,与米多合作是非常划算的,因为米多可以集成式解决上述问题,降低成本,从而达到行业整合的效果,获得更大的利益。”
姚文成说,理财师的自身能力和管理资产规模决定其行业地位,产品线不丰富或者底层资产风险相对较高就无法取得客户的全部信赖。因此,看似是理财师的职业流动和抉择,实际上是中高净值客户的利益在寻找出路。一个理想平台要有多元的合规合格金融产品,对应多元的资产管理人,才能很好地分散风险,做到真正的资产配置。但实际上,目前市面上的许多机构都做不到,这就是米多的价值。
王晰表示,和小型财富管理机构合作是一种全新的业态,米多已经做好全面开放的准备,也欢迎有能力与志向的理财师组成团队进驻。“事业+机构”的双重合伙人制度将促成客户、理财师与平台的共赢,共同推进独立理财在中国深度渗透。